在國考科目行測考試中,基本上每年都會考察必然性推理,而真假話問題考察也是最多的,每年基本上有一題,很多考生看到這種題型的時候,覺得很難,耗費很多時間都想不出解題方法。對此,重點給大家講一下真假話問題的解題方法――矛盾法。
真假話問題特征是題干中給出幾句話,并指出其中有一真/一假或者是幾真/幾假。從特征上看,這類題型文字相對比較多,所以很多考生在看完題干就結合推出關系解題,這樣比較耗時間,其實這類題型可以運用矛盾法解題。基本思路就是首先找矛盾,如果沒有再考慮結合推出關系解題。
矛盾法的具體步驟是:“一找二繞三回”。如果題目中只有一句真話,首先找出矛盾關系,結合矛盾命題必然滿足“一真一假”的特性,找出這唯一一句話的位置;其次由于所給話中只有一句為真,可確定另外兩句話為假;再次有已知確定信息,進一步確定矛盾關系中的兩個命題,哪一個是真哪一個是假;最后確定結果。下面我們來看一道題目:
例題:某公司發生一起貪污案,在對所有可能涉案人員進行排查后,四位審計人員各有如下結論:
甲:所有人都沒有貪污
乙:張經理沒有貪污
丙:這些涉案人員不都沒有貪污
丁:有的人沒有貪污
如果四位審計人員中只有一個人斷定屬實,那么下列哪項是真的?
A.甲斷定屬實,張經理沒有貪污
B.丙斷定屬實,張經理沒有貪污
C.丙斷定屬實,張經理貪污了
D.丁斷定屬實,張經理貪污了
答案:C。解析:看題干給出幾句話,并指出其中一真,屬于真假話問題。解題思路就是“一找二繞三回”,先找矛盾,題干中甲說的和丙說的是矛盾,根據矛盾的特點,甲說的和丙說的滿足“一真一假”,然后繞開甲和丙,可以判斷出乙說的和丁說的都是假命題,由“有的人沒有貪污”是假命題得出所有人貪污了,最后再回到甲和丙說的話,由前面已經推出所有人都貪污了,所以甲說的是假的,因此丙說的是真的,答案選擇C。
在做真假話問題的題目時,應該首先考慮矛盾法,正確使用方法可以達到快速做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