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是網購一族的狂歡日。網購大軍中,大學生是強大的一支。部分學生為了“任性”血拼,不僅辦理了銀行信用卡,還在網上注冊了各類消費信貸平臺賬號,有學生每月的生活費幾乎都用來還款。雖然網貸消費頗受大學生歡迎,但是這一新生事物也引發諸多質疑。
“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是貸款消費最吸引人的地方。在適合自身經濟能力的情況下,貸款消費也是一種正確的理財方式。我國部分銀行也針對大學生推出了相應貸款業務,但普遍都有嚴格的申請程序和額度限制。而當前的一些電商和金融網站針對大學生推出的貸款業務,因缺少相應的監管,顯得有些毫無底線。
許多金融機構都瞅準了當前大學生巨大的消費需求與嚴重的收入制約的矛盾,紛紛推出貸款業務。筆者作為在校大學生,對網貸消費有所了解。如今一些分期網站和電商網貸,提供的貸款和分期購物形式非常寬松和多元化。且申請程序簡便,只需填寫一些個人信息,嚴格一點的提供一下身份證和個人照即可。當天申請,即可消費。粗略估算,一個學生能夠在現有的知名度較大的網貸平臺上,輕松拿到近3萬元的消費貸款。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貸款總是要還的。大學生本身是不具備還款能力的,貸款消費后最終還是要向家長“化緣”。多數大學生的錢來自父母按時補給的生活費,多數家庭在這方面的給予并不多。若是過度透支,學生還不起,債主催得急。由此帶來的問題不勝枚舉,危害性自然不言而喻。
大學生網貸消費一直以來備受爭議,爭議的焦點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大學生本身是不具備還款能力的,貸款消費后最終還是要向家長“化緣”;其二,大學生流動性強,容易造成違約后催收困難。另外,大學生屬于比較特殊的消費人群,該群體雖然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但是在經濟和生活上又沒有完全獨立。因此,大學生網貸消費,監管不應失位。
就政府層面來講,需要進行宏觀調控,督促國家相關金融機構,設計一套合理的大學生網貸消費系統,引導大學生合理消費。另外,銀行征信系統已經相對完善,互聯網信用體系還在探索當中。各大互聯網貸款平臺還應向銀行取經,建立一套規范、嚴格的放貸收貸程序,嚴格把關。隨意放貸,若是回款難,只會害了學生也苦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