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雖不斷推進城鎮化發展,但部分基層政府忽視“以人為本”的執政精神,導致我國部分地區城鎮化工作“帶病推進”。這不但違背了我國區域協調發展的建設初衷,更由此引發了部分村民對新型城鎮化的質疑。
當前我國城鎮化工作中出現的種種問題,究其原因,實際為部分政府工作囫圇吞棗,盲目追求城鎮化率所致。李克強總理對此明確提出“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就是要求各級機關在新型城鎮化的建設中,要切實注入“以人為本”的執政精神,保證城鎮建設質量齊升,實現人的城鎮化。
實現人的城鎮化,要開展技能培訓。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大批農村勞動力涌入城市,極大地滿足了各地經濟發展的人力缺口。但就實際表現來看,務工人員滿含希望,但知識技能缺乏,只能從事基礎性工作。辛苦勞作僅得溫飽的現實令他們喪失了工作的熱情。其實,我國人口紅利正在不斷減少,轉型升級已是必然方向。當前各大企業不斷提出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的發展思路,正對技術生產人才思賢若渴。政府就業指導部門如果可以緊緊把握這一“東風”,以外來人口居住社區為單位,定期開班聘請企業生產能手和技校培訓講師傳道授業,以此改善進城務工人員的就業能力,相信一定可以為他們提供實現夢想的力量。
實現人的城鎮化,需建成新型社區。“創新服務是政府工作的靈魂,是完善社會管理的不竭動力。”城鎮化日漸加深鄉村“空心”難題。無人照顧的老人日漸衰弱,缺乏陪伴的兒童屢遭侵犯。我國城鎮的發展離不開農村勞動力的支持,而我國尊老愛幼的傳統道德,更在提醒我們需盡快解決空心村留守難題。基層鄉鎮身處一線,當地管理部門需將留守老幼幫扶列為工作重點。各地需積極學習城市養老社區的建設經驗,創新運用數字化管理模式,將傳統村鎮留守人員的家庭信息準確登記,定期上門排憂解難。同時教育管理部門要倡導學校擴大管理范圍,兼顧教育培養與人文關愛,幫助孩子們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將“舊鄉村”建成黃發垂髫,怡然自樂的“桃花源”。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指出:推進城鎮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有力支撐,更是擴大內需和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為保證這一工作的良好推進,我們唯有堅持“執政為民”的工作要求,憑借以人為本的執政精神,促使新型城鎮化發展質量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