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一個佛學造詣很深的人,去拜訪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禪師。老禪師的徒弟接待他時,他態度傲慢。后來老禪師恭敬地接待了他,并為他沏茶。可在倒水時,明明杯子已經滿了,老禪師還不停地倒。他不解地問:“大師,為什么杯子已經滿了,還要往里倒?”大師說:“是啊,既然已滿了,干嗎還倒呢?”訪客恍然大悟。這就是“歸零心態”的起源,象征意義是,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態,如果想要獲取更多的知識、技能,獲得更大的成就,必須定期給自己的內心清零。歸零的心態就是空杯、謙虛的心態,就是重新開始。歸零心態的本質就是挑戰自我,永不滿足。
在多元化的社會里,政府要贏得民心,必須有歸零心態;在沒有硝煙的市場,企業若想游刃有余、成就輝煌,必須營造歸零心態;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個人若想減輕生活壓力,有力抗擊人生的各種挫折,必須營造歸零心態;若想快樂、幸福、健康、生命常青,也必須營造歸零心態。
政府的工作要“歸零”。 共產黨的宗旨就是,為人民的利益而奮斗,共產黨從零起步,發展壯大,靠的就是群眾。當前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狠剎“四風”以來,各地公款消費現象得到有效遏制,就是一種“歸零”心態;各級政府充分利用互聯網的條件,方便群眾網上辦公,也是一種“歸零”心態。“為人民服務”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體現了社會主義道德的根本要求,是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客觀需要,是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是履行職業職責的精神動力和衡量職業行為是非善惡的最高標準。當前,我國群眾在教育、住房、醫療、養老、環境等各個層面遇到了嚴峻考驗,需要政府的歸零心態。
社會的創新要“歸零”。這里的歸零,指我們要有目標、要不斷學習、要有新的眼光看問題。創客就是歸零的表現。英國《經濟學家》刊發了一篇題為《中國制造》的文章讓“中國創客”成為焦點。今年全國兩會,“創客”首次“闖入”《政府工作報告》,令創新創業者對前途充滿憧憬。盡管創客這個名字已經“火”了,但對多數人來說,仍然有點陌生。舉個簡單的例子,拋開現代科技因素,從某種意義上說,孔子也算是古代的“創客”。孔子開創了中國的平民教育模式,使得教育由少數特權者手中的玩物變成了普惠大眾的工具;創新了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開蒙啟智,對社會的影響更加深遠,給現行教育體制一點借鑒。在當代社會,新的環境使得中國創客在世界范圍內脫穎而出有了更大可能。無論是電子科技,還是軟件科學,或是具有濃郁東方特色的藝術創新實踐,都為中國創客展開了無限可能的未來。創客們站在彼此的肩膀上,越站越高。
在心“零”的世界中得到更多幸福,成就政府、社會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