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黨的歷屆全國代表大會主要任務、目標、戰略步驟和工作重點
(一)黨的一大(1921年7月 上海 嘉興南湖)
1、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
2、黨的綱領:“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產階級的政權”,“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直到階級斗爭結束”,“消除資本家私有制”,聯合第三國際。
(二)黨的二大(1922年7月 上海)
1、揭示出中國社會的性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提出黨的最高綱領: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
3、現階段的革命綱領: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一中國成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
4、大會通過的決議案:提出把黨建設成為一個革命的群眾性的無產階級政黨的任務,提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鋒隊,是無產階級的忠實代表。
5、大會通過了黨的第一個章程。
(三)黨的三大(1923年6月 廣州)
決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以這種形式實現國共合作。同時明確規定黨必須在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保持自己的獨立性。
(四)黨的四大(1925年1月 上海)
提出了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和工農聯盟問題。對民主革命的內容作了更加完整的規定,指出在反對帝國主義的同時,還要反對封建的軍閥政治和經濟關系。
(五)黨的五大(1927年4月 武漢)
五大是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革命處于緊要關頭舉行的,但會議對形勢作了脫離實際的判斷,沒能在黨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為全黨指明方向。
(六)黨的六大(1928年6月 莫斯科)
會議總結了大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在一系列有關中國革命根本問題上作出基本正確的回答,指出中國仍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現階段革命性質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民主主義革命,提出黨的總路線是爭取群眾。
(七)黨的七大(1945年4月 延安)
1、毛澤東在會上作《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劉少奇作《關于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朱德作《論解放區戰場》的軍事報告,周恩來作《論統一戰線》的重要講話。
2、七大總結了黨領導中國民主革命二十四年的曲折歷史經驗,制定出打敗日本侵略者、建立新中國的正確綱領和策略,指出在抗戰即將勝利的形勢下,黨的任務是“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領導人民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富強的新中國”。
3、為建立新民主主義國家,七大提出建立“民主的聯合政府”口號。
4、七大把黨長期奮斗中形成了優良作風概括為三大作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作風,自我批評的作風。
5、七大通過的黨章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指導思想,使全黨思想上工作上有了一致的理論基礎。
6、七大特別強調黨的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的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黨員必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內生活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大會選舉產生了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央領導集體,使全黨達到空前團結。
(八)黨的八大(1956年9月 北京)
1、八大是在新中國建立后、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我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歷史新階段下召開的。
2、毛澤東致開幕詞,劉少奇代表中央委員會作政治報告,周恩來作關于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建議的報告,鄧小平作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
3、大會的基本任務是:總結黨的七大以來的經驗,團結全黨,團結國內外一切可能團結的力量,為了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的中國而奮斗。
4、大會正確分析了國內形勢和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提出了黨在今后的根本任務。明確指出:我國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已經基本上解決,國內主要矛盾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黨和全國人民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集中力量解決這個矛盾,把我國盡快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5、大會確定了經濟、政治、文化和外交工作的方針,通過了《關于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二個五年計劃(1985成人黄色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aⅤ在线免费观看_亚洲Av无码Av日韩Av网站_av在线不卡网站无码18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