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 id="m9odk"><span id="m9odk"></span></i>
      1. <u id="m9odk"></u>

        政院公考歡迎您的訪問!
        地市導航: 蕪湖 合肥 蚌埠 阜陽 安慶 淮北 宿州 淮南 滁州 六安 銅陵 馬鞍山 宣城 黃山 池州 亳州

        最新資訊

        時事政治

        資料下載

        當前位置:首頁 > 資料專區 > 文綜

        歷史知識點復習(文化史)一: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一、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一)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人物及主要觀點,認識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重要意義;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對儒家思想形成的重要貢獻。

        1、春秋戰國出現“百家爭鳴”根本原因:社會大變革

        2、列舉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張,并作扼要評價。

        儒家:孔子  哲學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禮”;(仁者愛人,克己復禮)

        政治思想――① 主張“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② 提出“正名”主張

        教育思想――“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學習要實事求是、

        “學而時習之”、“學思結合”、“當仁不讓于師”

        評價:① 當時未受重視,后經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體系,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

              ② 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響。被推崇為“圣人”

        孟子  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貴君輕”

        哲學思想――“性善說”

        道德思想――先義后利,舍生取義

        人格精神――要求人們要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評價:① 《孟子》一書被當作經典,后列為“四書”之一 

              ② 建立一套系統的政治學說“仁政”,成為儒家學派的重要奠基人。

              ③ 繼承并發展了孔子學說,被尊為“亞圣”,對傳統文化產生很大影響。

        荀子:哲學思想―― ①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義)――(P課文第7頁)

                           ② “性惡論”(但教育可使人由惡變善)

        政治主張――以禮教為主,禮法并施

        評價:① 基本繼承了儒家思想,但很長時間不為正統儒家重視。

              ② 作為戰國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對中國哲學影響深遠。

        道家:老子:哲學思想――① “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論”―(P課文第4頁)

        ② 辯證法思想(矛盾對立面及轉化)

        政治主張――“無為而治”、“小國寡民”

        評價:① 中國第一個探討宇宙本源的哲學家   

        ② 思想體系博大精深,對中國文化,包括哲學、倫理學以及中國人的思維方式、道德人格產生了深遠影響。

        莊子:哲學思想――“齊物”(任何事物在本質上都是相同的);

        “逍遙”(對事物變化要采取旁觀、超然的態度)。

        天與人“不相勝”,人必須順從自然

        文學成就――寓言、散文蘊涵深邃的哲理智慧和神奇的浪漫主義風格,對后世影響深遠。

        法家:韓非:思想主張――① 主張法、術、勢結合,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P課文第9-10頁)                    ② 認為歷史是發展的,主張變法革新。

         評價:① 韓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② 其思想適應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政治體制的需要。在西漢以后1000多年中,法儒結合,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統治思想的理論基礎。

         墨家:墨子  思想主張――“兼愛”、“非攻”、“尚力”、“節儉”

         評價:① 代表了下層勞動群眾,特別是手工業者的利益,一度成為戰國時期的顯學

        ② 曾被廣泛吸收,戰國以后不再受重視。

         3、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的形成有什么重要意義?

        (1)對后世文化學術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2)儒家思想孕育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準則,是傳統文化的核心。(3)道家思想是構成了2000多年傳統思想的哲學基礎。   (4)法家思想中的其中的變革精神,成為歷代進步思想家、政治改革家的理論武器。(5)它們共同構造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

        (① 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體系的基礎; ② 促進了文化思想的繁榮;③ 推動了社會變革的進程。)

        4. 簡述儒家思想的形成過程。

           ① 春秋末產生,其創始人是孔子,提倡“仁”“禮”的學說,但未被統治階級所重用。

        ② 戰國時初步發展,孟子主張“仁政”,并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使儒家思想開始與政治相結合

        (二)知道罷黜百家和漢代儒學成為正統思想的史實。

        1漢代儒學:

        (1)思想來源:以《公羊春秋》為骨干,融合陰陽家、黃老之學及法家思想;

        (2)理論基礎:“天人感應”學說:君權神授;

        (3)新儒學主要增加了四方面的內容:① 天人感應  ② 君權神授  ③ 三綱五常  ④ 大一統 

        (4)思想核心:大一統(“新”所在)

        2評價(歷史意義):有利于鞏固國家統一,維護封建統治,神化皇權;

        有利于鞏固中央集權和打擊地方割據勢力;

        確立了儒家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主流文化;限制君主的權利,使君主實行“仁政”;

        3、成為正統思想的原因:成為正統思想的原因:

        ①新儒學對于鞏固國家統一,維護封建統治秩序,神化皇權有積極作用(根本原因)

        ②漢武帝采納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

        ③漢武帝通過起用儒士參政、興辦太學和地方郡學、將儒家經典確定為教科書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儒學的地位。

        (三)列舉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說明宋明理學時期儒學的發展。

        1背景: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道教迅速傳播,儒學面臨危機

        隋唐時期,儒學家提出三教合一的主張,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發展

        宋代,逐漸確立了一個以“理”或“天理”為核心的新儒學系統,即理學。

        2、代表人物:北宋―程顥、程頤;南宋―朱熹、陸九淵;明朝―王守仁(王陽明)

        3、主要內容

        程朱理學:“理”是世界萬物的本源;“理”體現在社會上是儒家道德倫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觸萬事萬物才能明“理”)

        陸王心學:陸九淵認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進行內心的反省;王守仁“致良知”學說認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復良知就能成為圣賢。

        宋明理學的影響 :

        歷史作用:① 消極――用三綱五常維系專制統治,壓抑、扼殺人們的自然欲求,產生了消極影響。

        ② 積極――重視主觀意志力量,注重氣節、品德,講求以理統情、自我節制、發奮立志,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又凸顯人性的莊嚴,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積極作用。

        (四) 列舉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結合他們的基本觀點簡要說明明清時期儒學思想的發展。

        4、列舉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時期儒學思想的發展。

        1、背景:政治上,專制政治的腐敗,農民起義打擊。

        經濟上,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展(根本原因)。

        思想文化上,以程朱理學為標準的科舉考試使思想界呈現出因循守舊的習氣;西學東漸中近代科技開始傳入,開闊了人們的眼界。

        2、代表人物及主張:

        (1)“異端”李贄,著作有《焚書》、《藏書》

        否定孔孟學說;批判程朱理學;倡導個性自由,反對盲從統治者的意志;追求物質享受;主張男女平等。

        哲學思想:指出萬物皆源于矛盾的陰陽二氣,并非生于“天理”,從而否定了“存天理,滅人欲”的理論基礎。

        (2)顧、王、黃(各自著作見課本)政治上,反對君主專制,倡導言論自由,建立監督機構;學術上,主張提倡務實學風和行為,“經世致用”;經濟上,重視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提出“工商皆本”

        3、影響(評價):對君主專制統治造成了強烈沖擊;給后世民眾以深刻啟迪;構成中國早期啟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歷史進步性。

         

        報名咨詢:
        1、咨詢電話:0553-3847100 18955395110 18955324110
        2、權威網站:安師大政院公考網 www.uavnantdjappp.com
        3、報名地址:
        花津校區:蕪湖市安徽師范大學新校區
        匯金校區:蕪湖市匯金廣場A座2309-2307
        上一篇:歷史知識點復習(經濟史)五:經濟全球化的趨勢 下一篇:歷史知識點復習(文化史)二: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
        皖ICP備14014304號-2皖公網安備34020302000199號
        div> 成人黄色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aⅤ在线免费观看_亚洲Av无码Av日韩Av网站_av在线不卡网站无码18禁
          1. <i id="m9odk"><span id="m9odk"></span></i>
            1. <u id="m9odk"></u>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色影视 | 亚洲日韩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 在线精品国精品国产3d | 亚洲成年少妇丰满网 | 亚洲另类在线一区 | 中文国产特黄特色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