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4日時事政治(國內、國際)
一、國內部分
1. 1月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德黑蘭薩德阿巴德王宮同伊朗總統魯哈尼舉行會談。雙方回顧中伊友好關系發展歷程,就雙邊各領域合作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一致同意建立中伊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推動雙邊關系邁上新臺階,更好造福兩國人民。
2015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預計近6.5萬億元,按可比價同比增速約達7%。國家海洋局負責人1月22日在全國海洋工作會議上表示,2015年取得的顯著成績,標志著國家海洋事業“十二五”規劃實施勝利收官。
2. 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人表示,據初步統計,2015年我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產業收入總規模預計達到15.5萬億元,比2010年進入“十二五”前翻了一番。
3. 中央氣象臺1月23日18時繼續發布最高等級的寒潮橙色預警:預計23日20時至25日20時,江南東部、華南南部、云南大部等地平均氣溫或最低氣溫將下降6—10℃。
4. 從中國貿促會2016年1月例行發布會獲悉:2015年,貿促會組織應對了13起經貿摩擦案件,涉案金額達到20多億美元,并加快構建經貿摩擦預警體系,在全國設立了52個預警點,面向3萬多家企業發布了2600多條預警信息和動態。
5.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對公安工作提出要求,全國公安機關要牢記職責使命,聚焦防控風險,深化公安改革,加強隊伍建設,敢于擔當、善于作為,全力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
6. 2016年春運從1月24日起拉開大幕,至3月3日結束,共計40天。春運期間,地處長三角地區的上海鐵路局編制開行列車770.5對,高速動車組列車516.5對,為全國開行動車組列車最多、動車組列車開行密度最大的地區。
7. 我國農業的“國家隊”——農墾經濟活力迸發,預計2016年農墾實現生產總值7011億元,“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速為12.5%;農墾企業實現營業收入6993億元,利潤165.3億元,“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速為14.5%和2.7%。產業整合重組邁出新步伐,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建設初具規模。
二、國際部分
1. 歐洲中央銀行行長德拉吉1月22日在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年會的一場特別會議上表示,歐元區經濟將持續復蘇,動力主要來自歐洲央行的寬松貨幣政策以及成員國的中性略偏擴張財政政策。
2. 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和美國駐日本大使卡羅琳·肯尼迪1月22日就日方負擔的駐日美軍經費簽署新的特別協定。根據這一協定,日本在2016年4月起的下一個五年為駐日美軍負擔總額9465億日元(約合80.5億美元)經費,比上一個五年增加133億日元(1.1億美元)。美軍將在裝備維持與整修上投入更多資金。與之相應,日方將增加相關工作人員的勞務費用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