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寶山區有一座公園,名為“臨江公園”,坐落于浩淼的長江邊入海口處,園內參天大樹、如茵綠草,可遠眺崇明三島,俯瞰寶山鋼城,靜觀長江與黃浦江的交匯潮水和百舸爭流,景色怡人。其實,公園內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所在――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今日,“最后的勝利”報道組記者來到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并采訪了館長唐磊。
今年是中國人民紀念偉大的抗日戰爭勝利既世界反法西斯戰爭70周年的特殊日子,我們隆重紀念它,就在于它是自1840年以來,中國反對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取得全面真正的勝利。
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近代史上日本曾兩次向中國發動大規模的侵略戰爭,這兩次戰爭深刻的改變了中國,兩次中斷了中國的強國之路。一次是甲午海戰,另一次就是蘆溝橋的槍聲。甲午海戰隨著威海衛最后一艘中國軍艦降下白旗,標志著清王朝的國家意志被是日本徹底擊跨了,讓中國從此一厥不振。蘆溝橋的槍聲宣告了日本全面進攻中國的開始,日軍蹂躪了大半個中國,摧垮了整個中國的工業、農業、文化和經濟。
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率先在平型關前伏擊日軍不可一世的板垣師團,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鼓舞了全國人民抗戰的決心和信心。又是中國共產黨,在1940年8月,正當抗戰進入最艱苦的時期,國際國內到處彌漫著投降畏難的情緒之時,發動了以破襲正太鐵路為重點的百團大戰。八路軍新四軍共進行了1800多次戰斗,拔除敵人據點約3000個,擊斃擊傷日偽軍2.58萬人,俘虜敵人1.8萬多人,沉重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戰斗志,遏制了妥協投降的逆流。
同樣我們永遠也不能忘記落后是要挨打的,中日的傷亡比達到了驚人的7:1就是明證。中國以犧牲3500萬軍民的代價,把幾百萬日軍困在了中國抽不了身,從而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最終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特殊貢獻。全民覺醒全民抗戰共赴國難,也為中國實現鳳凰涅磐的新生奠定了基礎。
紀念是為了反省歷史,是為了總結經驗,是為了不讓歷史的悲劇重演。當前我們要以紀念抗戰勝利為契機,動員和激勵全黨和全國人民積極行動起來,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抓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人類的和平和發展作出新的偉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