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國慶黃金周期間存在宰客欺客現象,麗江被列入國家旅游局的“黑名單”,對此,麗江方面回應稱,將在一個月內整改完成,達到5A級水平。
像麗江這樣的旅游名勝,因為旅游服務的違法行為被曝光,已經不止一個,包括海產豐富的青島的“青島大蝦”,這也造成了每逢節假日,媒體都會推出“旅游防騙攻略”之類的節日“服務”。如果說,改革開放當初,人們“窮則思變”之心迫切,尚可理解,現在的旅游業已經進入深加工階段,旅游業已經不僅只是一個產業,更是一個地方的對外窗口和“名片”,事關一個地方的聲譽和形象,這類砸牌子的情景仍舊屢禁不止,顯然不僅是當地的管理問題,更和當地政府的價值觀有關系,這個問題不解決,可以在一個月之內整改過來,也可以在一個月之內再翻回去。
坐過高鐵的人可能都知道,經常是你剛剛上車,還沒站穩腳,乘客還在混亂擁擠中,一個刻板的聲音就傳來了:哈根達斯冰淇淋要嗎?面無表情的服務員端著冰淇淋飄過……我很少見到有乘客去買,不光是因為價格,還因為這種不顧乘客處境和感受的生硬推銷,在很多人眼中,這樣的推銷和打劫差不多,不買是因為生氣。
每談到服務,就會說到服務意識,這個服務意識絕對不僅僅是技巧,不是通過“微笑培訓”之類的技術手段就可以掌握的,服務意識的根本是服務之心,包括麗江在內,之所以諸多名勝能成為名勝,除了地理環境的特點,當地的民心純厚肯定是關鍵,再美的風光如果和刁民相伴,是一定不可能成為引人向往的名勝的。所以,服務意識,說到底是為人處世的方法,甚至是看待世界的態度,如果總是想在一次旅游中狠賺一把,投機一次,效果肯定也只是一次性的,就像上了高鐵的哈根達斯冰淇淋,受冷落是必然的結果。
現在的旅游,講究“文化搭臺,經濟唱戲”,這也是很多地方發展旅游經濟的思路。所謂“文化”,肯定是地方的傳統優秀文化,也肯定和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主流相符合,比如麗江古城,是被聯合國承認的“世界文化遺產”的歷史文化名城,除了隨處可見小橋流水的古城,其納西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是“講義氣重信用”,這是麗江之所以是麗江的一個關鍵原因,如果因為沾上“旅游經濟”,就變得充滿功利甚至是欺騙,能宰一個是一個,顯然背離了搭臺的文化之旨,上了國家旅游局“黑名單”是小,對麗江文化的玷污是大。從這個角度上說,怎樣在文化和旅游經濟中找到平衡點,已經不僅僅是旅游管理的問題,更要涉及到當地政府自身的價值觀,后者包括眼光和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