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 id="m9odk"><span id="m9odk"></span></i>
      1. <u id="m9odk"></u>

        政院公考歡迎您的訪問!
        地市導航: 蕪湖 合肥 蚌埠 阜陽 安慶 淮北 宿州 淮南 滁州 六安 銅陵 馬鞍山 宣城 黃山 池州 亳州

        最新資訊

        時事政治

        資料下載

        當前位置:首頁 > 資料專區 > 文綜

        歷史知識點復習(文化史)四: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

        四、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

        (一)了解三民主義和新三民主義的主要內容,認識它們分別在推動辛亥革命和國民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1、舊三民主義:

        內容:

        ①“民族主義”即反對民族壓迫,反對滿洲貴族對中國的專制統治;(民族革命)

        ②“民權主義”即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政治革命)

        ③“民生主義”即解決以土地為中心的財富重心分配問題,平均地權。(社會革命)

        2、作用:

        ① 三民主義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集中代表了資產階級的政治經濟利益,反映了中國人民要求民族獨立、民主權利和發展經濟的共同愿望;推動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發展。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政府,制定頒發了第一步資產階級民主憲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對舊民主主義革命其推動作用。

        ②局限性:三民主義沒有明確提出反對帝國主義的要求,也沒有徹底的土地革命綱領,這就決定了資產階級革命派不可能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

        2、新三民主義:

        內容:

        ①“民族主義”是對外反對帝國主義,謀求中華民族與世界其它民族的獨立和平等;對內反對民族壓迫,中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強調各民族的平等和自決。

        ②“民權主義”強調民權為一般平民所共有。授予一切反帝反封建的個人和團體一切自由和權利。

        ③“民生主義”是平均地權,節制資本,實行“耕者有其田”,改善農民和工人的生活狀況。

        作用:

        ①新三民主義是三民主義在20世紀20年代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繼續與發展,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②“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義的核心

        ③新三民主義成為國共兩黨和各革命階級統一戰線的政治基礎,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的發展。

        (3)新舊三民主義的比較:

        相同點:舊三民主義是新三民主義的基礎,新三民主義是舊三民主義的繼續與發展。

        不同點:

        新三民主義突出了反帝的內容,而舊三民主義主要強調反對滿清統治,具有狹隘性;

        新三民主義主要強調普遍的平等民權,而舊三民主義只提出“國民一律平等”的空調口號

        新三民主義以平均地權,節制資本為兩大原則,具體提出了農民的土地問題和工人的生活問題,與“扶助農工”緊密相聯,而舊三民主義只是空洞的提出“平均地權”

        (4)評價三民主義: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學說是他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既具有鮮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時代內容,又具有濃厚的愛國主義的民族特色,并迅速成為當時中國先進政治思想的主流和近代中國人民進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圖存斗爭的綱領。

        (二)了解毛澤東思想在工農武裝割據、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理論方面的主要內容,認識毛澤東思想對近現代中國的深遠影響。

        1、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①發端(國民革命時期):針對陳獨秀右傾錯誤,先后發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等文章,闡明無產階級領導權思想、農民問題的重要地位和無產階級領導農民斗爭的極端重要性。

        ②初步形成(大革命失敗后)相繼發表《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探索出中國式的革命道路即工農武裝割據道路,是馬列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創舉,也是毛澤東思想產生和形成的重要標志;

        ③成熟(遵義會議到抗日戰爭時期):1940年發表《新民主主義論》標志著馬列主義同中國革命時間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的發展和成熟。解決了革命的領導階級、革命目標、革命前途等一系列重大問題;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確認毛澤東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

        ④新發展(新中國成立后):提出了過渡時期總路線;三大改造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的獨特創造;中共八大上毛澤東正確分析了當時的國內矛盾;1957年提出了嚴格區分和正確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團結全國各族人民發展經濟和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的戰略思想。

        2、主要內容:中國式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的理論、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革命軍隊的建設和軍事戰略理論、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論、黨的建設理論、社會主義建設理論等;其思想精髓是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

        3、深遠影響

        ①指導了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②是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

        ③是社會主義中國立國建國的思想政治基礎,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思想淵源和理論先導。毛澤東思想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具有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重要歷史地位。

        (三) 概述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認識其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指導意義。

        1、形成與發展:

        ①時代背景: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肯定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方針”

        ②80年代以來,鄧小平第一次比較系統的回答了在中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以及中國必須走有自己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創立鄧小平理論;

        1987年中共十三大,闡述了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和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制定了三步走的戰略發展目標,標志鄧小平理論形成

        ④深化:1992年南方談話;1992年十四大正式確立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1997年十五大,正是將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2、科學內涵

        ①是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

        ②是對毛澤東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繼承和發展

        ③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④是開創和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前進的旗幟

        3、主要內容:

        ①關于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②關于發展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及其基本路線;

        ③關于社會主義領導力量理論,堅持中國工產黨的領導核心地位;

        ④關于根本任務,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⑤關于發展動力,強調改革也是一場革命,也是解放生產力,是中國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⑥關于外部條件,和平與發展;

        ⑦關于政治保障,強調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⑧關于發展戰略,“三步走”戰略步驟;

        ⑨關于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4、鄧小平理論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何指導意義

        ① (提供思想基礎)開創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把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提供了思想基礎。

        ② (提供經驗條件)它用馬克思主義的寬闊眼界觀察世界,對國際形勢、社會主義國家成敗的經驗、發展中國家謀求發展及發達國家的態度和矛盾,作出新的科學判斷,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提供了經驗和條件。

        ③ (推動事業發展)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障、戰略步驟、祖國統一等一系列基本問題,指導我們黨制訂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這推動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

        5、歷史意義

        性質:中國當代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改革開放實踐相結合的產物。

        精髓: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作用:

        ①指導了改革開放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②是當代民族精神的強大支柱

        ③創造性發展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二次歷史性飛躍

        (四) 概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內容,認識其對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重要指導意義。

        1、基本內容:

        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形成過程:

        (1)2000年江澤民第一次完整概括三個代表的思想;

        (2)2002年中共十六大,確立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進黨章

        3、對黨的建設的指導意義:

        ①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們在新世紀全面推進黨的建設,不斷奪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勝利的根本要求。

        ②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建黨理論的根本原則,同時進一步回答了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條件下,應該建設什么樣的黨和怎樣建黨的問題。

        ③進一步指明了實現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總目標的方向和途徑,對保持黨的先進性提出了新要求。

        4、對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指導意義:

        ①“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鄧小平理論基礎上,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基本問題,使我們黨對科學社會主義的認識升華到新的高度。

        ②科學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歷史經驗。

        ③以最概括的形式表達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從物質基礎、文化支撐和社會基礎方面揭示了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只有具備雄厚的物質基礎、強大的文化支撐和廣泛的群眾支持,才能確保正確方向并得以實現。

        5、歷史意義

        (1)性質特點: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重要建黨理論,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2)精髓: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

        (3)作用:

        ①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完善和發展的理論武器;

        ②是新世紀全黨和中國人民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根本指針;

        ③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豐富和發展。

        6、毛澤東思想、  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區別

         

         

        解決的問題

        思想精髓

        重大作用

        毛澤東思想

        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及

        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

        實事求是

        群眾路線

        獨立自主

        使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

        鄧小平理論

        什么是社會主義,

        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解放思想

        實事求是

        使中國人民富起來

        “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

        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

        怎樣建設黨

        實事求是

        與時俱進

        引領中國邁向小康社會

         

        報名咨詢:
        1、咨詢電話:0553-3847100 18955395110 18955324110
        2、權威網站:安師大政院公考網 www.uavnantdjappp.com
        3、報名地址:
        花津校區:蕪湖市安徽師范大學新校區
        匯金校區:蕪湖市匯金廣場A座2309-2307
        上一篇:歷史知識點復習(文化史)三: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 下一篇:歷史知識點復習(文化史)五:現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
        皖ICP備14014304號-2皖公網安備34020302000199號
        div> 成人黄色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aⅤ在线免费观看_亚洲Av无码Av日韩Av网站_av在线不卡网站无码18禁
          1. <i id="m9odk"><span id="m9odk"></span></i>
            1. <u id="m9odk"></u>

              中文字幕永久免费视频最新 | 页面升级亚洲综合久久 | 欧美国产日韩亚洲精品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 五月丁香国产精品 | 亚洲色影视在线播放 |